PEPE0.00 -0.41%
SUI4.26 -4.49%
TON5.37 0.67%
TRX0.24 -1.14%
DOGE0.31 -4.19%
XRP2.18 -3.09%
SOL178.87 -2.04%
BNB644.74 -3.25%
ETH3259.76 -3.10%
BTC94500.23 -2.88%
PEPE0.00 -0.41%
SUI4.26 -4.49%
TON5.37 0.67%
TRX0.24 -1.14%
DOGE0.31 -4.19%
XRP2.18 -3.09%
SOL178.87 -2.04%
BNB644.74 -3.25%
ETH3259.76 -3.10%
BTC94500.23 -2.88%
ETH Gas4.49 Gwei
贪婪 73
TechFlow: Sunny
Manta Network: Victor Ji
“我认为ZK是要让人们使用的,而不仅仅是让人们谈论的一个概念。”
---Victor Ji
为了写这篇对话的引言,小编特意去看了几期 Gary Gensler 在麻省理工教授的《区块链和金钱》这一课程。Gary Gensler,也就是因为在美国反对加密货币而要被推下台的SEC主席,曾经也是区块链课程的主推人,当时也对Web3抱有美好的憧憬。
在Gensler讲台之下的还坐着现在Manta Network的CEO,也就是今天对话的主题的主角,那时还是个热血Crypto Maxi哈佛学生。
在美国求学之前,Victor还短暂的在以色列工作过一阵子,感受《创业的国度》中的全民创业氛围。“在人生最好的时候在加沙边上的小城阿什杜德生活过一年,犹太人对我之后生活和工作影响太多,护照上的以色列工作签应该是最难再拿到的签证了。”对于创业,加密和监管者,可以说Victor都有着亲身经历过的视角。
在结束Gensler的课程之后,Victor在专注于研究新加坡央行CBDC这一课题时,发现了零知识证明这一项技术。但对于他来说,这个人人称道的zk技术应该被当作一门技术而不是引以为傲的产品,如果能够涌现更多的让人自然体验这门技术的产品,或许Web3就出圈了吧。在和Victor的对话里,我听到了他很多独特和宝贵的人生经验。希望屏幕前的你也能在这段有趣的对话里收获一些启示。
TechFlow:据我所知,Manta Network 是亚洲率先涉足 ZK模块化区块链的项目。今年7月,你们公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即5亿美金估值下的2500万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业界领先的Polychain、Binance Labs 和 Coinfund。
我对你的背景进行了一些了解。发现在2017年,你已经对虚拟货币进行了一些深度研究,例如在发展中国家探讨其经济模型和金融框架,并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到了2020年,你还在哈佛深入研究了 CBDC —— 国家的数字货币。我非常好奇,你是如何接触到加密货币的,以及这如何引领你到 Manta Network 这一步的?
Victor:
我在2016年开始我的职业生涯,那时候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以色列从事投资。尽管我学的是金融和经济,而毕业生通常会选择进入银行、私募或会计公司如 PwC 等,但我选择了一个不同的道路。当时,很少有人选择去以色列工作,但我觉得那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我当时正好有一个在以色列工作的offer,主要是从事投资和融资的业务。我们更多地是涉及传统金融,如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道路、桥梁和房地产。以色列有一本著名的书叫做《创业的国度》,描述了那里的创业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犹太人都非常聪明,这也对我的工作和视野产生了影响。
我一直都对创业有浓厚的兴趣,并对当地的许多项目和学校的研究都有所了解。在以色列,我接触到了许多新技术,包括加密货币。事实上,许多零知识证明(ZK) 项目,如 Starkware 和 zkSync,都与以色列或犹太社区有关。尽管如此,我当时主要是接触了普遍的加密货币技术,而不是ZK。
2017年之后,我开始在以色列工作。但觉得这个国家相当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不甚和谐,加上有些地方不宜访问,所以后来我抓住了一个到哈佛做研究的机会。在哈佛,我进行了经济相关的研究,并开始关注新的技术领域。同时,我也涉足加密领域,初期甚至为币安在美国担任社区经理。我和几位朋友甚至共同创建了一支基金。我的核心兴趣主要是从投资角度,以及如何帮助项目增长来接触这些加密项目。
虽然在2017年的牛市中,大家都情绪高涨,但到了2018年,我面临一个选择:继续工作还是进一步深造? 那时,我有幸获得一份哈佛的硕士项目录取通知书,并考虑是否继续学业。虽然2018年加密市场仍然繁荣,但我选择了继续我的学术之路。
我后来仍决定继续深造。我认为通过读书可以不断学习和进步。于是,我选择了攻读硕士学位。我曾在哈佛的Kennedy School学习,该学院偏向政府关系。我的专业主要是公共管理、政治学和经济学。这里的经济学课程实际上很偏重统计学,我们学习了许多相当于博士水平的统计学课程,以及大量的公共管理课程。
例如,现在流行的一个话题是UBI(无条件基本收入),关于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尽管我非常支持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的观念,但我的同学大多与政府合作,他们更偏向中心化的思维,如何通过政府支持和公共选举来实现民主自由,而不是直接为贫困人口提供资金。我希望有一个更去中心化的管理体系,一个不需要信任的系统来解决问题。技术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机会选修MIT的一些课程。Gary Gensler教授的“Blockchain and Money”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我也从Gensler的角度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如NFT、算法稳定币和一些监管知识。实际上,从监管者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是如何从一个非"Crypto Maximalist"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反面即“Crypto Minimalist")。
同时,我也参与了一个与新加坡央行合作的项目,这是一个关于银行间基于CBDC支付系统的政府项目。
在我和同学们进行的研究中,其中包括现在Celo Foundation的生态系统负责人,还有我的联合创始人Kenny Li, 当时也是我的TA(教学助理)。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探讨如何使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为银行系统实现KYC。我也认识到这种技术具有巨大的价值。当时我考虑创建一款用户体验良好的ZK应用,让这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020年,我一直在鼓动Kenny(Manta的联合创始人)一起创业。我们决定,与传统银行合作或与CBDC合作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起点,因为进展太慢。但DeFi给了我们希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设计的机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的系统。我们与另一个在Web3公司做研究的朋友合作,共同创办了Manta项目, 实际上正式从2020 年的五六月开始。
最初,我们想要做的是一个基于身份认证的项目,就像今天的Worldcoin,给每个人做一个,每个地址采集一个生物信息,然后用使用零知识证明存在那个地址上,但是当时的技术实在太差了,就整个zk的发展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我们产生证明花了 4 分钟才能验证一个人。所以,我们转向了隐私支付和DeFi领域,当时很多钱都已经从中心化交易所提到链上了,然后链上的交易实际上是占整个这个加密交 的15% 。Manta Pay就是我们的初衷,从2020年开始,每年都有所进展。
TechFlow:早在2016年,你就开始了解数字货币,到2018年,你从监管者的视角进一步深化了对此的认知。但对于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因为现在Gary Gensler对去中心化非常反感。你认为他这样巨大的转变是真心的还是只是为了刺激一下当前的非合规市场而做出的决策呢?
Victor:
我觉得这个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就是每个人都是要有自己的是责任,他在学校里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就是每年包括 MIT评分的话,他是就是好像整个MIT Sloan商学院排名第一的讲师。讲得确实挺好的,就是我一直坐第一排,然后上课还给举手发言,因为我当时就是很Crypto Maximalist。因为你想我当时还是穿着币安的衣服上课去,然后老师当时就说你穿这个衣服这个交易所不合规,然后我就说我觉得必然是合规的,然后他就给我讲为什么,他有他的立场。
你知道,Gensler终其一生都在从事传统金融和银行业务。他可能认为,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们仍应信任政府,依赖其规定来保护投资者,并有明确的监管措施来确保投资者的安全。
从加密货币证券化的角度来看,最明确的可能是“Howey Test”。但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讨论。首先,“Howey Test”并没有真正促进技术的发展,因为它更多地被视为一个投资产品,而不适合科技进步的需求。其次,考虑到staking和各种激励机制,虽然现在的加密货币确实具有一些证券属性,但我们应该怎样使其更加有机地带来更大的创新呢?我预测在下一个周期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大的创新和更广泛的应用,这会真正改变监管者的观念。我们致力于ZK的工作也是希望实现这一点,让大家了解到这个项目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投机工具。
TechFlow:您认为目前代币仅被监管机构视为证券的局限性在哪里?我们首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促使他们改变这种观念?
Victor:
我认为有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是明确规定投资者可以买什么,不能买什么。例如,香港现在逐步沿这个方向前进。另一个方向则是保持市场的开放性,维持一个高度自由的市场。这种市场变化迅速,人们最终会识别出真正有价值的项目。
回想起最早的时代,当时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项目都是直接复制比特币,而后做些许修改。但随后,人们意识到仅仅复制比特币是不够的,于是出现了像ERC20这样的代币,伴随着全新的价值主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功能已经被以太坊所实现,并且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特性更强,有更多的共识机制,并且其实际应用和用户接受度也更高。
现在,我们进入了Layer 2的时代,例如Arbitrum。当它们发布自己的代币时,这些代币的背后已经是一个拥有大量活动的稳定网络。相较于传统的股票或者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这些代币已经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金融属性,我觉得随着Layer 1 & 2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增强,公众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深入。一个自由市场可以有效地影响行业的走向,也会影响监管机构的决策。这需要时间,但这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的趋势。
TechFlow:这个行业的进化速度令人惊讶,尤其当我们看到技术和信息的快速发展能够与监管机构的认知结合时。我很好奇,回到2016年和2018年,是加密货币中的哪一刹那,哪一个元素触动了你,让你成为了一个加密货币的坚定支持者?
Victor:
首先,我出生在中国,但自大学开始,我便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求学。此后,我游历了许多国家,如以色列等,至今已访问了超过50个国家。我热爱旅行,并深深地体验和了解了各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这种对旅行的热情与区块链行业的特点高度契合。在这个领域,不论是为人打工、自己创业或是投资,都存在与全球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这种开放的合作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比如,在传统的投资领域,投资者通常只关注自己熟悉的区域市场,如中国的江浙沪或北上广。但在加密货币领域,不论是遥远的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还是美国、欧洲、芬兰等地,大家都在进行资本和产品的交流,说着相同的语言,使用着相同的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现在的趋势不仅仅是国际化,而是一个全球共同的文化正在形成。这使得大家都在寻找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大家更加重视合作和应用。每个人都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合作,都是为了共同推动整个生态的繁荣。这也是我认为区块链行业意义所在的地方。
TechFlow:回到项目和技术的话题上,什么又是Manta所能提供的模块化和零知识证明呢?
Victor:
实际上,ZK(零知识证明)解决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在不泄露信息的情况下解决信任问题。对于大部分的去中心化系统来说,随着所需信息的增多,风险也会增加。类似于桥梁上的负担随着上面的资金增加而增大的情况。同样地,随着区块链上的信息和所需功能的增多,区块链的风险也会增加。但是,ZK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选择。除了ZK,还有可信执行环境(TE)等技术,这在之前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然而,人们后来发现,这些技术多多少少还是朝着中心化的方向发展,因为即使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运行硬件,也会导致单点故障的风险增加。而ZK则是一种更去中心化的解决方式。
任何人都可以生成proof(证明),你只需要进行验证即可。当你验证过程与证明相匹配时,就能确保一个无需信任的过程。这是一种无需信任的过程,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过程,这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因此,尽管我们当初研究的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我们仍希望在银行之间实现更大的所有权分配。我认为,银行的所有权越多,央行的作用实际上就会越来越小。这是一个健康市场行为所应具备的环境,当然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研究ZK的原因之一。另外,早期我们研究人工智能(AI)的方向时,也发现ZK可以很好地保护机器学习中的数据隐私。
TechFlow: Manta Network是亚洲最早期做隐私链的项目,你能像读者解释一下Manta现在的版图里都有什么?
Victor:
实际上,现在的Manta更像是一个为ZK应用构建的平台,它提供了ZK技术的框架,以帮助应用程序实现更好的采用,从而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这就是我们建立这个平台的目的。该平台包括两个链,就像Polygon有多个链一样。Manta实际上也是如此,它逐渐地为用户设计了许多执行层,以适应不同的开发环境。其中最早的是Manta Atlantic,这是波卡的平行链,允许Rust开发者构建应用程序并实现一些功能。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合规的隐私身份,其中包括ZK、SBT以及基于合规隐私的支付系统,这些系统在Atlantic链上实现。
另一个是Manta Pacific,这是我们最新推出的一个模块化的第二层解决方案。实际上,我们使用OP(Optimistic Rollup)做了类似于OP Stack的第二层解决方案,但是我们使用Celestia作为DA(数据可用性)层,用它来替代以太坊的数据部分。但整个结算和共识仍在以太坊上运行。基于这个底层,我们能够实现极其廉价的gas费用,并且在廉价的同时仍然具备高度去中心化的特性。此外,我们还开发了一个名为universal circuit的通用电路,它使得各种开发者无需编写ZK,只需使用我们的电路就能够像编写合约一样与其他合约组合,从而构建ZK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你无需编写电路就能构建新的应用程序,这就是我们整个ZK平台的概念。无论是在Atlantic还是Pacific链上,不同的开发者,无论是Rust开发者还是Solidity开发者,都无需了解ZK的知识,就能够构建新的应用程序,实现更多的功能,并开拓ZK市场和使用案例。
TechFlow:您刚才也提到了模块化,所以这个模块化指的是针对于不同的技术背景的开发者,比如说针对Rust语言或其他开发者要进行的技术模块化吗?
Victor:
有两个层面的模块化。首先,我们使用了模块化的公链,它用于降低gas费用,将数据发布在Celestia上以确保数据可用性(DA层面),这是一个模块化的设计。因为之前的解决方案如OP、Arbitrum或zkEVM都将数据发布在以太坊上。同时,我们的共识机制在以太坊上运行,而将数据放在DA层上是最大的区别。
另一个方向是电路的模块化。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调用不同的电路和合约SDK来实现新的应用场景。这种开发过程是可组合的,也是模块化的。开发者无需编写电路代码,无需从头开始开发,就能够实现各种功能。这就是这两个层面的模块化。
TechFlow:一开始的时候你讲到Manta,其实一开始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可能就是做一个zk Payment。在2019 年到 2023 年这四年的时间当中什么不同的因素导致了最后 Manta选择现在模块区块链的发展方向?
Victor:
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用户。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让更多人使用这些产品。最初,DeFi在20年代初被认为是可行的,但后来发现实际上只有一个DeFi项目,并且过于去中心化,与监管机构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果完全不考虑合规性,这些项目的使用频率也非常低。
例如,包括Aztec的zk.Money和Tornado Cash,它们的日活跃用户(DAU)非常少,指数也很低。这表明对这些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并不广泛。后来我意识到不能仅仅局限于DeFi,而是要基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来扩展,让更多人使用ZK技术。因此,我们开始着手处理ZK和SVT(可验证凭证)等方向,因为我发现SBT和NFT等数字资产的铸造量非常大。人们出于参与活动、身份验证等原因,愿意拥有这些SVT的权益。基于这一点,我们构建了一个框架,使得能够铸造zkSBT,并在铸造后进行验证。基于这个框架,我们已经上线了1020个zkSVT,并且有超过50万个铸造的凭证。这些数据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获得的。这对于用户来说,就是如何从哪个层面进入ZK的新应用的一个例子。我们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和思路的转变。
然而,我后来发现zkSBT的应用场景并不是特别多,还有更多的ZK用例可供探索。例如,我们在链上开发的游戏是一个更有趣的应用。通过通用电路,我们可以直接调用合约生成私密的随机数,用于链上的全链游戏。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更多的场景中实现各种新的凭证,包括资产范围,但不显示具体的字面信息。这是我们链上的另一个产品。通过这些产品,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种类的采用,并促进社交旅游和匹配旅游等产品的繁荣,同时通过底层技术实现更多的采用。
TechFlow: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有趣,你们在探索 ZK 应用场景和用户的需求的过程中发现其实零知识证明金融的场景倒不是非常吸引用户。但这个其实听着还挺悖论的,因为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目前最大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似乎就是金融,那为什么就是zk在真的匿名性隐私保护方面没有做起来呢?
Victor:
实际上,目前最大的zk应用场景并不是金融领域。如果按日活跃用户(DAU)或资金量来衡量,并不是金融场景最为突出,而是社交游戏领域。就像你提到的,从铸造NFT徽章的数量,GameFi和社交的用户交互频率以及用户留存率等指标来看,社交游戏领域都要比zk金融领域强大。
这是我在链上思考的一个观点,但是如果从资金规模来看,金融领域肯定是更强大的。所以,从产品角度来看,我希望用户能够养成使用ZK和SVT等工具的习惯,然后再将他们引流到金融场景,而不是一开始就专注于金融领域。因为如果一开始就切入金融领域,很容易陷入模仿他人的困境,很难有创新。任何一个新的链出来,都有个“三件套”,首先都是做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然后是借贷(Lending),接着是衍生品(Derivatives)等。但是我们实际上是从社交(SocialFi)入手,然后做游戏(GameFi),最后再回到DeFi。所以,这种思路是相反的。但是从用户引导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个漏斗。目前,社交的用户最多,然后是游戏,最后是DeFi。我认为,采用一种新的叙事或认知方式确实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没有token激励的情况下,如果用户手中持有token,按照token价值来看,他们可能更多地体验DeFi领域的产品。
TechFlow:因为 Manta是在建造 EVM 原生的zk应用,那么在以太坊基金会或者其他的链层面,他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承载ZK?是因为规模的原因还是因为技术等原因?
Victor:
我认为原因实际上有很多,例如像 Stackware/Starknet 这样的项目,它们非常注重使用 ZK(零知识证明)的新型应用。但是使用这些项目需要学习新的语言,这使得只有非常聪明的开发者才会学习 Cairo。此外,探索实际应用也非常重要,并且在各种方向上进行研究,包括最早的扩容方向、zkEVM 扩容,以及与隐私相关的方向。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方向,包括涉及隐私和各种用例的链。然而,对于产品的把握并不强,所以实际上在实施方面并不理想。尽管如此,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包括我们也在使用以太坊基金会的底层技术。
此外,每个区块链都在尝试不同的方向,包括一些专注于隐私的 ZK 链,例如 Aleo 和 Aztec。但是渐渐地,它们的方向变成了需要开发者先学习它们自己的语言,因为它们的估值很高,而且与语言相关的因素决定了它们必须要讲述一个更大的故事,实际上相当于要构建一种语言。
然而,开发者是否有必要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所以我们更多地是让 Solidity 的开发者通过使用类似的合约来开发一些 ZK 应用。此外,我的另一个想法是,一开始我并不想将所有非加密原生用户与 Facebook 竞争。我想的是,我能否让这些 Cryptonative 或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户使用 ZK 应用,让他们拥有凭证,而不是让全世界的人都去扫描眼球才能实现采用。这是我的一个想法,让大家首先了解 ZK 应用,然后对于底层技术来说,实现这些应用并不需要太大的努力,这就是我认为 Manta 的价值所在。
TechFlow:您对隐私的后续发展有什么看法吗?比如未来这个这个方面的发展会有什么瓶颈?
Victor:
Vitalik也提到了以太坊面临的三个问题,即扩容、AA(账户抽象)和隐私。然而,我认为隐私是最后一个问题,因为在加密领域中,问题经常是在出现具体问题后才受到更多关注。例如,当Layer 1的桥接出现问题时,人们才会意识到Layer 2的价值有多高,因为它更本地化。换句话说,它不是像资产一样转到其他链上,通过桥接,而是Layer 2拥有更本地化的桥接,因此仍然存在本地化的子资产。然而,隐私问题可能会在后期出现,例如账户抽象,我认为在采用更广泛之后,外部参与者才会进入这个领域。
人们会发现,包括现在出现的像Arweave这样的新项目,它们能够将数据变得更有价值。当数据的价值达到一定程度时,对隐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是我对隐私发展的一种看法,但是我认为这个方向还很遥远,所以我们并不只专注于这个方向。现在,ZK应用已经变得更加通用了,这也是Manta将自己的范围拓展开来的一个方向。
除了处理隐私、身份和合规性等方面,我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我可以通过一些电路实现链游中的隐私,从而实现新的用例,并通过凭证在社交领域中实现采用。在资产验证方面,我们拥有在二元世界中进行资产验证的工具,包括链上凭证验证等。此外,还有一些更有趣的场景,超出了仅仅隐私支付的范畴,例如探讨隐私的概念是如何运作的等等。
TechFlow:所以您觉得站在 Manta或者ZK这个领域, 在业务策略上,你觉得应该C端优先还是B端优先?
Victor:
实际上,我们目前主要还是面向B端(商业客户),而向C端(终端用户)转型还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B端项目来进行种子推广。不过,与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相比,我们离用户更近,因此对于种子推广的需求也更强,当然流量也会更大。因此,与B端的合作更多是用来测试产品的用例,就像特斯拉一样,通过这个过程之后,我们可以进入C端市场,是的。
同时,B端的合作也能够帮助改进产品,通过一些加速的手段,让使用案例变得更加顺畅,对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TechFlow:下一个问题有关公共物品。你认为manta的哪些部分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另外,公共物品意味着开源,如何解决竞争问题?
Victor: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首先,我认为我们的项目可能还没有达到一个程度,让其他人来复制我们的状态。然而,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开源的,并且我们一直致力于做很多的公共物品。从最早开始,我们就推出了一个叫做Open Zero的项目,即开放的零知识库(Open ZK Library),让大家一起贡献一些库和其他资源。
后来,我们还举办了一些活动,包括邀请竞争对手参与其中。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把竞争对手都带到活动中来?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关于ZK项目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ZK项目在做什么。用户自己拥有判断能力,可以通过使用和了解来评估这些项目。他们可以说:“我使用过这个项目,我听说过这是一件不同的事情。”因此,实际上这是另外一回事。
此外,我们做这些东西的目标有很多区别,我认为其中一半是为了公共物品,另一半是为了促进采用,为自己做采用。对于公共物品的担忧,我一开始也有过,担心会有人复制。但实际上现在的角度是,我认为市场还没有达到一个程度,如果有人复制的话,我们可以承受得住。首先,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用户基础,而建立用户基础需要时间。另外,我们也欢迎大家fork我们的项目,因为更多的fork意味着更多的采用,可能会产生一些我们没有想到的使用情况,这也是我们做出贡献的方式。
最后,关于做ZK的方向,我认为每个人的方法实际上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更多地考虑通过创建一种语言来实现功能,而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创建一个合约来实现。所以这是已经存在的情况下的区别。因此,并没有说大家的路径已经跑偏了,也没有说谁在学谁的过程,只是看最后谁能跑得最快、跑得最好。
TechFlow:最后,你是否可以透露目前有哪些你关注的、值得大家发现和探索的新方向?
Victor:
实际上,你提到了几个方向。首先是基于SBT的方向,它提供了更多的用例和场景,并可以构建各种类型的凭证。这些凭证可以包括从资产端到链上的凭证,以及与新的AI验证方法结合的凭证。你认为我们的技术可以实现这些功能。
另一个方向是从社交金融(Social Fi)和游戏金融(Game Fi)的角度来看。实际上,除了现有的卡牌游戏之外,还存在许多机会来开发各种新的卡牌游戏。知道如何使卡牌休闲游戏更有趣,以及如何产生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第三个方向是在DeFi层面上,通过提高资本效率,利用这些凭证在链上产生超额抵押物,从而产生更多的信用价值,并增强资本和信用资本的效力。这是我们在探索DeFi方向中的一个层面。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2024.12.20
2024.12.20
2024.12.18
2024.12.16